解脫道論: 與清淨道論 解脫道論卷第一     阿羅漢優波底沙梁言大光造     梁扶南三藏僧伽婆羅譯   因緣品第一 禮世尊應供正遍知。  戒定智慧  無上解脫  隨覺此法  有稱瞿曇 若人脫眾難已得離諸著。成就於勝分心。 畏生老死。樂善樂解脫。令到涅槃樂。 未到有彼岸亦令得具足。廣問修多羅毘曇毘尼事。 此解脫道我今當說。諦聽。問云何為戒。 答戒者威儀義。定者不亂義。慧者知覺義。 解脫者離縛義。無上者無漏義。隨覺者知得義。 此法者四聖法義。瞿曇者姓義。有稱者世尊義。 以戒定慧解脫殊勝功德。 能到最勝名稱無量。解脫道者何義。解脫者五解脫。 伏解脫彼分解脫斷解脫猗解脫離解脫。 云何伏解脫。現修行初禪伏諸蓋。此謂伏解脫。 彼分解脫者。現修達分定諸見解脫。 此謂彼分解脫。斷解脫者。修出世間道能滅餘結。 此謂斷解脫。猗解脫者。如得果時樂心猗。 此謂猗解脫。離解脫者。是無餘涅槃。此謂離解脫。 此解脫道為得解脫。 是具足道以戒定慧謂解脫道。解脫道者我今當說。問何用說解脫道。 答有善人樂得解脫。不聞說解脫故。 又不伏解脫故。又不正伏解脫故。 如盲人無導獨遊遠國。唯嬰眾苦不得解脫。 欲得解脫而無所因。何以故。解脫是因。如佛所說。 若有眾生塵勞微細。不聞法故終亦退轉。又如佛說。 諸比丘有二因二緣能生?婚禮顧問縐ㄐC云何為二。 一從他聞。二自正念。是故說解脫。不伏解脫者。 為生厭離故說解脫。不正伏解脫者。 為除不正道。為得禪解脫道故說解脫。 如遠行人得善示導。是伏解脫道。三陰成滿。何等為三。 謂戒陰定陰慧陰。云何戒陰。 正語正業正命及種類所攝。或戒陰種種戒功德聚。云何定陰。 正精進正念正定及種類定陰所攝。 或種種定功德聚。云何慧陰。 正見正思惟及種類所攝。或種種慧功德聚。此三陰成滿。 是伏解脫道。當學三學。謂增上戒學。增上心學。 增上慧學。有戒有增上戒學。有定有增上心學。 有慧有增上慧學。復次有戒戒學。 有戒增上戒學。有定心學。有定學增上心學。有慧慧學。 有慧增上慧學。問云何戒學。 答謂有相戒是名戒學。謂達分戒是增上戒學。復次凡夫戒。 是名戒學。聖戒是增上戒學。問云何心學。 答所謂欲定。問云何增上心學。 答色定及無色定。此謂增上心學。復次有相定心學。 達分定及道定。是謂增上心學。云何慧學。 謂世間智是名慧學。四諦相似智及道智。 是謂增上慧學。如世尊為鈍根人說增上戒學。 為中根人說增上心學。為利根人說增上慧學。 問學者何義。答學可學學增上學學無學名學。 如是學此三學。謂伏解脫道。 以三種學成就清淨。所謂戒清淨心清淨見清淨。 烤肉食材 於是戒是戒清淨。定是心清淨。慧是見清淨。 戒者洗犯戒垢。定洗纏垢。是謂心清淨。 慧除無知垢。此謂見清淨。復次戒除惡業垢。定除纏垢。 慧除使垢。如是以三清淨是伏解脫道。 又以三種善伏道。謂初中後善以戒為初。 以定為中。以慧為後。云何戒為初善。 有精進人成就不退。以不退故喜。以喜故踊躍。 以踊躍故身猗。以身猗故樂。以樂故心定。 此謂初善。定為中善者。以定如實知見。此謂中善。 慧為後善者。已如實知見厭患。以厭患故離欲。 以離欲故解脫。以解脫故成自知。 如是成就三善道。已伏解脫道。得三種樂。 謂無過樂寂滅樂正覺樂。彼以戒得無過樂。 以定得寂滅樂。以慧得正覺樂。如是成就得三種樂。 是伏解脫道。遠離二邊得中道具足。 以此戒善除諸欲著。於無過樂情生欣樂。以定除身羸。 於寂滅樂而增喜樂。 以慧分別四諦中道具足。於正覺樂深懷愛樂。 如是遠離二邊得中道具足。是伏解脫道。以戒除惡趣。 以定除欲界。以慧除一切有。於戒多修於定慧少修。 成須陀洹斯陀含。於戒定多修於慧少修。 成阿那含。修三種滿。成阿羅漢無上解脫。   分別戒品第二 問云何戒。何相。何味。何起。何足處。何功德。 何戒義戒行。何差別。幾戒。何所起。 何戒初中後。幾法障礙戒道。幾戒因。幾種戒。 辦公室出租云何令戒清淨。幾因以是戒住。答云何戒者。 謂思戒威儀戒不越戒。何者為思戒。 我不作惡作者自受。何者威儀戒。離於犯處。云何不越戒。 若有戒人身口無過。復次斷義威儀。 一切善法是戒。如阿毘曇說。以出離法斷於欲欲。 是戒能離惡。思戒護戒威儀戒。 以不瞋恚斷滅瞋恚。以光明相斷於睡眠。 以不散亂斷於調戲。以見法起斷於疑悔。以智斷無明。 以喜斷無可樂。以初禪斷五蓋。以二禪斷覺觀。 以三禪斷喜。以四禪斷樂。 以空入定斷於色想乃至瞋恚及種種想。以識入定斷虛空。 以無所有定斷識入想。 以非想非非想定斷無所有。以無常見斷於常想。以苦見斷樂想。 以無我見斷我想。以不淨見斷淨想。 以過患見斷於愛想。以無染見斷於欲想。以滅見斷集。 以消見斷厚。以分見斷聚。以生滅見斷常。 以無相見斷相。以無作見斷作。以空見斷入。 以增上慧見斷執著。以如實知見斷無明執。 以過患見而斷居執。以彼觀見斷不彼觀。 以轉散見斷和合執。以須陀洹道斷見一處煩惱。 以斯陀含道斷麤煩惱。 以阿那含道斷細煩惱。以阿羅漢道斷一切煩惱。 此謂不越戒思戒護戒威儀戒。此謂戒。何戒相者。 威儀除非威儀。問云何名非威儀。答謂破法。 破法有三種。一破波羅提木叉法。二破緣法。 三破根法。云何破波羅提木叉法。謂無慚無愧。 於如來離?買屋網H云何破緣法。 答命與形飾相應離於知足。云何破根法。 不閉六根門離於念慧。以此三覆非威儀。是名戒相。 何味者起者足處者。無過樂是味。無憂是起。 三善行是足處。復次悅勝為味。不悔為起。 覆諸根為足處。何戒功德者。不悔是戒功德。 如世尊告阿難。不悔戒善是功德義。 復次名戒者是無過樂是眾姓上。是財為富貴。 是處為佛地。是浴無水。是香普薰。是影隨形。 是繖覆可覆。是聖種是學無上。是善趣道。 若人有戒。為有戒故。 成就無畏榮顯親友聖所怜愍。是親友依。是善莊嚴。是領諸行。 是功德處。是供養處。是可貴同學處。 於諸善法不畏不退成一切意願清淨。雖死不忘。 成伏解脫樂方便。如是無邊戒功德。戒者何義。 答冷義。增上義。行義。自性義。苦樂性相應義。 復次頭義冷義安義。云何頭為戒義。 答如人無頭。一切諸根不復取塵。是時名死。 如是比丘以戒為頭。若頭斷已失諸善法。 於此佛法謂之為死。是戒為頭義。何者冷為戒義。 如摩勝冷栴檀。則除身熱成就歡喜。 如是戒為勝冷栴檀。能滅犯戒恐畏心熱。成就歡喜。 是冷為戒義。何者安為戒義。答若人有戒。 風儀整肅不生恐畏。是安為戒義。行何差別者。 修行精進受持頭陀。是行非戒戒亦名行。 戒名威儀受亦名行。幾戒者。謂三種戒。 善戒不善戒無記戒。云何善戒。謂善身口業及?商務中心罹R。 無過患故果報可愛。云何不善戒。 謂惡身口業及邪命。有過患故果報不可愛。云何無記戒。 無漏身口業及清淨命。無有過患亦無果報。 云何起戒者。善心所起善戒。 不善心所起不善戒。無記心所起無記戒。何戒初中後者。 受戒是初。不越是中。歡喜是後戒。 有幾法障礙幾戒因。答三十四法是障礙道。 三十四法是戒因。 所謂忿惱覆熱慳嫉幻諂恨競慢增上慢傲慢放逸懶惰貪欲不知足不從智不正念惡口惡友惡智惡見不忍不信無慚無愧營身口味狎俗親近女人不敬師學不攝諸根於食不節初夜後夜墮不禪誦。 此三十四法是障礙道。若二障礙戒不成滿。 若不成滿必還退失。若反是法三十四種。是名戒因。 戒有幾種者。謂有二種三種四種。云何二種。 謂性戒制戒。以身口所行佛斷不行。 是名性戒。身口可行佛斷不行。是名制戒。 性戒以信精進能令具足。制戒以信念持能令具足。 復次戒有二種。退戒得戒。云何名退。 能滅非戒。云何名得。得眾善法。 除諸非戒如斷光影。以斷非戒離於惡趣。 以得正戒能趣善道。以斷非戒成就住分。復次戒有二種。 世戒出世戒。云何出世戒。 如聖道果之所得戒。是出世戒。所餘世戒。 以世戒成就故有具足。以出世戒成就故有解脫。 復次戒有二種有量無量。不具足戒。是名有量。 若具足戒以佛所斷。是名無量。復次戒有二種。 有邊無邊。云何有邊若人為世利為 代償勝。 為親友為身為命。為越所依而行受戒。 彼戒利養為邊。稱譽為邊。身有為邊命有為邊。 云何無邊。此比丘為出利為勝為身為命。 如法受戒不起犯心。何況故犯。此謂無邊戒。 復次戒有二種。有依無依。云何有依。 有相應戒依愛。戒盜相應戒依見。 自譽毀他相應戒依慢。此有依戒。若成就解脫資用。 是無依戒。若有依戒非慧人所樂。 若無依戒是慧人所樂。復次戒有二種。梵行之初學微細戒。 云何梵行之初。正業正語正命所攝戒。 此謂梵行之初。有餘學戒此謂輕戒。 復次戒有二種。有心相應無心相應。云何有心。 謂初學梵行。云何無心。謂餘輕戒。 聲聞於梵行之初堅戒上戒。於此輕戒得犯得起。何以故。 佛不說此障於解脫。復次有二種戒。 謂無犯戒清淨戒。云何無犯。謂聲聞戒。云何清淨戒。 佛及緣覺戒。復次戒有二種。謂時分戒及盡形戒。 少時暫受不俱形命。謂時分戒。 從師始誓乃至捨壽。謂盡形戒。時分戒者。果報有時。 盡形戒者。果報無時。何者為三。謂止惡不犯。 受不犯。斷不犯。云何止惡不犯。雖未受受至。 非所行處心不生犯。是謂止惡不犯。云何受不犯。 從受受已終不復犯。是謂受不犯。 云何斷不犯。聖人以聖道斷諸惡因。是謂斷不犯。 復次戒有三種。謂觸戒不觸戒猗戒。云何為觸。 有為相初見愛為觸。是凡夫善戒。 資用入道是謂無觸戒。云何猗戒。謂阿羅漢戒。 復次有三種 土地買賣。謂依世戒依身戒依法戒。 何者依世戒。若人有恐怖。將護世意除諸惡法。 是名依世。何者依身戒。若人有恐懼。 將護於身命除諸惡法。是名依身。何者依法戒。若人驚畏。 將護於正法除諸不善。是名依法。 復次戒有三種。謂所願不等。所願等。無所願。 云何所願不等。惱他受戒。此謂所願不等。云何所願等。 戒受戒為現有樂及未來解脫樂。 是謂所願等。云何無所願。戒受戒不悔為饒益他。 此謂無所願。復次戒有三種。謂清淨戒。 不清淨戒。有疑戒。云何清淨戒。以二因緣戒成清淨。 一不犯。二犯已能悔。此謂清淨戒。 以二因緣成不清淨。一自故犯。二犯不悔。此謂不清淨。 云何有疑戒。以三因故成就有疑。 一以不分別處。二不分別犯。三不分別不正行。 此謂有疑戒。若坐禪人戒不清淨。 深生慚悔成清淨樂。又有疑惑令現知罪得成安樂。 復次戒有三種。謂學無學非學非無學。云何為學。 七學人戒。云何無學。阿羅漢戒。 云何非學非無學。凡夫人戒。復次戒有三種。 謂畏戒憂戒癡戒。云何為畏。有人畏罪不敢為惡。 斯謂畏戒。云何為憂。若人念離親友暫生愁苦。 以愁苦故不起諸惡。斯謂憂戒。云何癡戒。 有人受牛戒狗戒。斯謂癡戒。癡戒若成則為牛狗。 若復不成則墮地獄。復次戒有三種。謂下中上。 云何為下。謂上煩惱上上煩惱大煩惱所觸。 不知足所染。此謂下戒。云何為中。 細煩惱所觸知足所染。此謂中?G2000晼C云何為上。 無所觸知足所染。此謂上戒。下戒成滿令人具足。 中戒成滿令天具足。上戒成滿令得解脫。 復次戒有四種。謂退分住分勝分達分。云何退分。 不除道障礙。離精進人。知而故犯。犯已覆藏。 此謂退分。云何住分。於戒成就不起放逸。 不生寂見成就住分。於戒定成滿不起放逸。 不生寂見成就勝分。於戒定成滿不起放逸。 以生寂見成就達分。復次戒有四種。比丘戒。 比丘尼戒。不具足戒。白衣戒。云何比丘戒。 波羅提木叉威儀。是比丘戒。比丘尼戒。 波羅提木叉威儀。是比丘尼戒。沙彌沙彌尼十戒。 式叉摩尼戒。是謂不具足戒。 優婆塞優婆姨五戒及八戒。是白衣戒。復次戒有四種。 謂性戒行戒法志戒初因戒。云何性戒。鬱單越戒。 此謂性戒。云何行戒。 如姓族國土外道等法。是謂行戒。云何法志戒。菩薩入胎戒。 是謂法志戒。云何初因戒。菩薩及摩訶迦葉戒。 是謂初因戒。 復次戒有四種。戒戒集戒滅戒滅道具足。 云何戒。戒者有二種。善戒不善戒。此謂戒。 云何戒集。善心集善戒。不善心集不善戒。 云何滅戒。得善戒滅不善戒。得阿羅漢滅善戒。 云何滅道具足戒。謂四正勤。 此謂滅道具足戒。如是分別曉了四法。 是謂精進非真持戒。是名正勤。復次戒有四種。 波羅提木叉威儀戒。命清淨戒。根威儀戒。緣修戒。 云何波羅提木叉威儀戒。於此比丘波羅提木叉威儀。 所覆住行。行處具足。畏於細罪。 正受學可學戒。此者?票貼韟僥v法比丘者。有凡夫善。 復次有學無學。不動法波羅提木叉者。是戒是起。 是初是行。是護是威儀。是脫是無縛。 是諸法面為正受善法。名波羅提木叉義。 不越身口業。是威儀所覆者。 以此波羅提木叉威儀成就住者。護四威儀。眾行具足者。 復有行有非行。云何非行。若有比丘。於彼一人。 或施杖竹。或施花葉果實。或施楊枝澡浴。 或販弄美惡。或為調戲。或諂諛自進。 或恣驅馳遠招會賓。如此諸行佛之所制。 謂邪命自活此為非行。復次二種非行。身口非行。 云何身非行。若有比丘。以陵慢心往至僧中。 排觸大德叨佷自前。 或猗或行先坐上位推大於下。或坐猗排調。或拍肩笑語。 上座徒跣。自著革屣。耆德下路。己行高陌。 以眾異緣故相輕惱。或以勝待少推劣與長。 或於浴室燒諸薪木。關閉門戶皆無諮問。 或詣水邊輒自先入。嬌身擊搏現諸鄙相。 若入他舍超越前後。行坐無次。 或在屏處戲弄女人及諸僮女。摩觸其首。 如是等過謂身非行。云何口非行。若有比丘。 心無敬畏不諮宿望輒自說法。或說波羅提木叉。 或拍肩而語。或入他家顧問女人。何所姓字。 有可食物不。有者現我我欲得食。如是等語為口非行。 一切犯戒此謂非行。云何為行。反於非行。 復次比丘有恭敬慚愧。成就威儀無所乏少。 攝護諸根能節飲食。初夜 .msgcontent .wsharing ul li { text-indent: 0; } 分享 Facebook Plurk YAHOO! ARMANI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g82vggug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