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員馬上來了,七點準時開課,課程時間兩個小時。”7月14日傍晚,宜賓市文化館舞蹈排練室里,一群婦女正興緻勃勃地複習上堂課老師講解的動作要領。
  這是宜賓市文化館第二期市民藝術夜校開設的課程之一。讓市民在晚上也能享受有品質的文化藝術活動,是這個夜校開辦的初衷。公共文化機構有沒有必要夜間開放?如何讓夜間文化活動更有人氣?省內一些公共文化機構正努力探索。
  □本報記者 李思憶
  【探訪】
  想進夜校要靠擠
  晚上9點,舞蹈課結束。記者逮到了宜賓市文化館第二期市民藝術夜校學員範瑞芳。“能擠進第二期夜校真不容易,”在宜賓市一家事業單位上班的範瑞芳告訴記者,舞蹈班報名當天,自己排了一個小時的隊才報到名。範瑞芳說,白天上班占用了很多時間,周末又要帶孩子,能利用晚上免費在文化館跳舞健身,是最理想的娛樂選擇。記者探訪發現,除了舞蹈班,音樂、攝影等課程也很受市民歡迎,全部滿員。
  在成都,一年一度的“夜游武侯祠”正在開展,武侯祠博物館的開放時間從傍晚6點延長至了晚上8點半。帶著孩子來此參觀的成都市民周明曦告訴記者,“工作日沒時間,周末人又太多,趁孩子放假,晚上正好過來。”
  【提問】
  公共文化機構夜間開放能持續嗎?
  公共文化機構夜間開放並不是新鮮事。國家博物館、四川博物院等都曾有嘗試。可是,在舉辦完特定的展覽或活動後,這種嘗試也就結束了。
  公共文化機構的夜間開放能持續下去嗎?記者採訪了省內部分公共文化機構負責人。
  一問:夜間開放受歡迎嗎?
  宜賓市文化館館長鐘艋告訴記者,4月1日開辦的首期市民藝術夜校吸引了200多名市民參與。第二期夜校在第一期的基礎上增加了攝影、民樂等課程,招生人數也從200人提升至300餘人,這幾乎已經是市文化館的最大承載量。武侯祠博物館工作人員則表示,從去年來看,夜游活動期間武侯祠的客流量增加了10萬人次。
  二問:哪些人在參加?
  鐘艋告訴記者,據統計,兩期市民夜校的500名學員中,50歲以下的在職市民占到了30%左右,50-60歲的市民占60%,60歲以上市民占10%。
  武侯祠博物館的夜游活動由於適逢暑假,吸引了不少父母帶著孩子參與。
  三問:夜間開放面臨的困難在哪?
  在鐘艋看來,學員和老師在夜間往返文化館的路上的安全問題最令人擔憂。此外,隨著市民夜校的名氣越來越大,渴望參與培訓的市民也在逐漸增多,但由於市文化館場地和師資有限,怎樣解決兩者間的矛盾也成了一個難題。
  “博物館夜間開放必須提高安保等級,成本也會增加。”曾有一年舉辦“華燈博物館”經驗的四川博物院相關負責人楊曉華表示,“華燈博物館”開放一年,成本大約在100萬元左右。對於公益博物館來說,經費也是夜間能否長期開放的關鍵。
  【說法】
  公共文化機構不能為開放而開放
  “能否合理地解決工作人員夜間工作的問題,是夜間開放能否常態化的關鍵。”省社科院教授胡光偉說。如果公共文化機構夜間開放,員工有權索要夜間工作福利,而單位也可以以此作為考核員工的一項指標。
  此外,胡光偉還認為,公共文化機構夜間開放不能為了開放而開放。“如果夜間開放不能組織對公眾有吸引力的活動,勢必不能贏得群眾的歡迎,那這種開放就變成了一種浪費。想讓開放更長久,要有的放矢針對各個年齡層的市民需求,安排他們喜歡的活動。”
  (原標題:公共文化機構夜間開放如何走得更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g82vggug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